我們SIPC國際學校不單是培養學生學術方面的一些知識,也會加入一些創新科技類課程,著重培養學生們的情商、逆商、創新思維,發散性思維等一些“軟技能”,以應對二、三十年后的未來社會。——摘自3月21日崔添淇媒體采訪
媒體采訪時間:2021年3月21日
媒體采訪地點: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· 春季峰會 · 深圳站新聞媒體中心
媒體采訪嘉賓:SIPC國際學校副校長崔添淇
▲現場媒體采訪
媒體記者:
您如何看待深圳地區家長們對于國際學校的需求的變化?
崔添淇:
深圳以前的家長比較看中規劃率,學校名氣,還有作業量等。但是現在選擇國際教育家長都比較年輕化了,家長更看重學校是否有在言行合一,看中個性化教學,這所學校是否有培養的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。他們的訴求會更加多樣化,現在有英式國際學校、美式國際學校、也有強調中西融合的國際學校,家長怎樣去選擇呢,不要盲從跟風,過于追求品牌,選擇一個適合你孩子的學校就可以了。
媒體記者:
您覺得面對國際化的競爭,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哪些素養?SIPC國際學校是如何著重培養?
崔添淇:
我們學校在培養學生學術方面的知識以外,還非常重視軟技能培養。因為20年后和30年后,社會會是一個怎樣的發展?是人工智能時代,所以我們會培養孩子創新科技的一個能力。還有比如,情商,逆商,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等等。通過社會實踐和課堂討論,圓桌練習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,表達能力,那么我們的學生都富有同理心和理解這個社會的能力。
媒體記者:
有沒有特別想和家長們分享的教育理念?
崔添淇:
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PBL項目式的教學,這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個教學理念。它是打破了傳統的科目式的一個教學方法,融合了讓學生進行探討和項目實驗性的一個學習過程,讓學生們主要鍛煉解決問題的一個能力。
媒體記者:
在吸引學生這方面,SIPC的師資力量、教育理念都有哪些特點呢?
崔添淇:
那么說到ipc 的課程,她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的高的,教師一定是一個全科老師,并且是有資質的全科老師,對學校的國際化教材和教具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。
師資力量方面,我們是采用雙班制的。我們每一個班都會有外教班主任和中教班主任。我們的外教都全部都來自于母語國家,都是有三證的:第一個是他自己國家的教師資格證,還有國際上認證的一些教師資格證,然后還有工作簽證。
在教育的路上,我們永不停歇!如果你錯過了本次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·春季峰會·深圳站,也可以報名參加將在5月15日舉辦的國際化學校規劃教育展·深圳站,一站式解決你的規劃難題!